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时间:2022-05-11 09:02来源:人民日报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代青年昂扬向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一大批高校毕业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投身到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建功立业,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近日,中宣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评选出20名“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他们用青春奋斗彰显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谱写了属于这个时代青年人的动人篇章。

  扎根边远地区,挥洒青春汗水

  去最边远的地区,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到最艰苦的基层,用实践锤炼意志。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力量,是挑战,是磨练,更是无悔青春的生动注脚。

  两度入藏,倾心奉献,王海洋选择在艰苦藏区绽放青春。2009年,王海洋响应国家号召在校入伍。2011年,王海洋作为连队尖子兵,被挑选奔赴藏族聚居区执行任务,圆满完成任务并荣立三等功退役返校。2016年,即将毕业的王海洋再次踏进藏族聚居区,成为拉萨尼木县吞巴镇扶贫干部。学习藏语、走访群众、发展产业……很快,王海洋就摸到了精准扶贫的门路。2018年尼木县脱贫摘帽后,王海洋获得了拉萨市2018年度脱贫攻坚贡献奖。从一名“大学生士兵”到“退役复学大学生”再到“基层公务员”,王海洋在基层奉献青春的初心始终不变。

  山东姑娘崔久秀,大学毕业后只身一人来到南疆基层工作。7年来,崔久秀先后经历了社区、乡镇、农场等多岗位锻炼。2018年,崔久秀担任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良种繁育场党支部书记、场长,探索建立群众诉求直通车制度,为下岗职工办起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孩子们办起“红领巾小课堂”,为老年人办起“幸福养老苑”。与此同时,作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崔久秀将基层群众的心声带到全国两会会场,和其他代表组成“巡回宣讲团”,向群众宣传两会精神。多年来,崔久秀和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像胡杨树一样深深扎根在南疆大地上。

  “以平等、尊重和真诚去打开每一个孩子的心门。”2008年大学毕业之后,林文婕带着这样的初心,在广东吴川市兰石中学开启了教师生涯。山区的艰苦环境和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让林文婕感到,支教是需要用爱去坚守的高尚事业。2016年8月,林文婕奔赴西藏林芝市巴宜区中学支教。入藏5年多,除了高原环境和生活习惯,最让林文婕感到有挑战性的是如何夯实学生的基础素质。林文婕因材施教、积极创新,慢慢摸索出合适的教学方式,也逐渐找到了自己在这里的归属感。“希望用自己的绵薄之力,让藏族聚居区的孩子们了解外面更精彩的世界。”林文婕说。

  走进田间地头,带领群众共创美好生活

  当代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青年人的志向应当与时代脉搏相呼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广大高校毕业生实现理想追求的广阔舞台。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2008年,现任辽宁沈阳市苏家屯区解放街道办事处主任的吴书香,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苏家屯官立堡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当一批批村官陆续转岗,吴书香却一次次选择留下,一干就是12年。为了做好群众工作,吴书香到村民家里拉家常,走进田间干农活。为了改变旧的生产方式,吴书香协助村里成立了农业机械化服务队。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吴书香带领村民成立物业公司,发展电商,擦亮大米品牌,持续提升村民收入。吴书香实现了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理想,本人也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2018年,刘攀飞走出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土地局的办公室,来到三都区西照村任第一书记。驻村3年,刘攀飞兢兢业业,敢闯敢试。2019年底,在他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西照村提前一年实现脱贫。刘攀飞还组织利用村里原有的建筑行业资源,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公司,参与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刘攀飞带领大家把西照村建设成为开发区农村集体经济带头村。刘攀飞感慨,能在脱贫攻坚一线挥洒汗水,这才称得上不负韶华。

  “要把所学献给脱贫事业!”这是秦倩在驻村日记中写下的话。2016年,留学归来的秦倩来到河南西华县迟营乡孙庄村任第一书记。面对孙庄村资源匮乏的情况,秦倩开拓思路、大胆创新,创办村集体产业“邵蛮楼胡辣汤”,通过电商打开销路;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社,聘请专家指导有机盆栽等;建立扶贫车间,建成光伏发电站……通过创办惠民产业,增强造血功能,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昔日的穷村庄变成了幸福的美丽乡村,秦倩也因贡献突出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告别象牙塔,和倩如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成为云南泸水市鲁掌镇浪坝寨村大学生村官。和倩如的扶贫工作从走村入户开始,一家家走,一户户访,帮助村民排忧解难。从采集扶贫数据,到为贫困户寻找公益项目,再到带领村民开展网上销售……和倩如把村民当亲人,把扶贫当自己的事。2020年,和倩如主动请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得益于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和倩如来到搬迁安置点后,很快成了大家的贴心人。6年扎根脱贫攻坚一线,和倩如用行动彰显了乡村振兴中的青年力量。

  “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福建政和县镇前镇干部魏静说,廖俊波的事迹给了自己不断前进的力量。2012年,魏静大学毕业后来到廖俊波生前工作过的政和县担任大学生村官,2018年担任政和县星溪乡念山村第一书记。从抓党支部建设开始,魏静让念山村的发展有了主心骨。接下来,成立旅游公司,开发梯田景观资源;创办茶企、民宿、合作社,延伸旅游产业链;种植特色农产品,传统村落改造提升……魏静和乡亲们一起,把念山村打造成了福建省知名的“旅游村”,村民收入和幸福感不断提升,魏静也因此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深入基层一线,传递知识启迪智慧

  基层发展离不开知识的传播和智慧的启迪。一群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带着知识和热情奔赴乡村,为乡村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看到一个更精彩的世界、更广阔的未来。

  杨晓帅出生在一个乡村教师之家,当老师是她从小的梦想。2013年杨晓帅考上河北怀安县的特岗教师,并自愿到当时条件较差的太平庄中心学校任教。从最初熬夜制作卡片、模型、挂图等教具,到后来进行多媒体教学时精心准备有趣的视频、动感的音乐,再后来用智能手机录制讲解视频,杨晓帅想尽办法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帮孩子们给在外打工的父母打电话,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承担书本费,每月3次到40公里之外的残疾儿童家里“送教上门”……对于留守儿童,杨晓帅是老师也是“家长”。8年来,杨晓帅和孩子们相互陪伴共同成长,2019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到农村去,到基层去。”2007年,郭慧慧带着这样的信念来到安徽濉溪县徐楼中心学校支教。工作上,她是语文老师,还是音乐、美术老师。她组织联欢会,筹办校广播站,建立校学生会,尽其所能让孩子们快乐学习。生活中,她是孩子们的贴心人,她关爱留守儿童,给孩子们补习功课、做心理辅导,自己掏钱为孩子们买课外书,开拓孩子们的眼界。两年的支教生活,郭慧慧付出爱心也收获满满。如今,担任濉溪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的郭慧慧依然在服务群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0年前,袁辉来到湖北武陵山区的巴东县的山村小学支教。这个从南京来的大学生能在山里待多久,村民们心里也没底。但袁辉在这里一待就是7年。山里的生活条件很苦,可袁辉苦中作乐。在袁辉的课堂上,别致的设计、幽默的语言、活跃的气氛贯穿始终,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心有大爱,袁辉默默奉献:为了给患有罕见病的孩子补课,他每周往返几十里山路,坚持6年风雨无阻;为了帮助贫困学生,他逢年过节都会去孩子们家里送温暖;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条件,他四处奔走联系捐赠。多年来,袁辉有很多机会可以离开山村学校,但他都放弃了,他舍不得山里的孩子们。如今,袁辉在湖北建始县高坪镇望坪初中继续着他所热爱的支教事业。(赵兵)



编辑: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