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时间:2023-02-28 11:10来源:光明日报

  课程思政的理念缘起于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历经7年的探索与实践,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深化,着力点日益清晰,在全国高校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出许多优秀示范课和教学名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课程思政建设也进入了全面跃升的新阶段,我们要强化精准思维,坚持问题导向,直面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的新挑战,有针对性地发力,“精”“准”“细”“实”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再上新台阶。

  精细具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覆盖”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再上新台阶,要针对课程思政目标分解不清晰、体系覆盖不全面、环节落实不具体的问题,实现全目标融入培养方案、全方位进入教学体系、全环节纳入具体要求;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层层递进落实到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专业教学目标和课程育人目标上,并结合各专业和每门课的不同特点,体现于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营造“人人重育人、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的思政氛围;要精心打造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和创新实践活动,与第一课堂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思政元素衔接,构建全方位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要将课堂教学、教材编审、实验实训、创新创业等各环节,教学日历、教案课件和实践任务书等各载体,纳入具体要求,植入思政点,增强可操作性,避免课程思政成为空谈。

  准确定位不同课程的思政资源禀赋,创建“三融入”的课程思政内涵建设模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再上新台阶,要针对课程思政特色不鲜明、思政素材同质化、课程融入不契合的问题,分类深挖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的思政内涵,公共基础课注重融入科学精神和核心价值,专业课着重融入职业素养和使命担当,实践课侧重融入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要结合学校历史与专业定位,通过挖掘校史校友故事、特色案例、典型行业事迹等,赓续特色基因,找准蕴含的特色思政元素,使之成为课程思政素材的宝库和源头活水,充分体现出课程思政的特色和鲜活性。

  细节展示思政元素的挖掘方法,创建“三名”课程思政教学范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再上新台阶,要针对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不落地、教学过程不生动、资源共享不充分的问题,摒弃课程思政教学的纸上谈兵,以名课示范促思政元素优选、以名师引领促教学方法多元、以名片彰显促思政品牌树立。例如,北京交通大学是一所交通行业特色学校,拥有一批交通领域顶尖课程,思政教育中,学校立足于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一带一路”、交通强国、制造强国、乡村振兴)、重大工程(川藏铁路、雄安建设、京张高铁、北京冬奥会、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专业特征与特色,提炼行业发展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形成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资源。强化名师的示范引领,将名师公开课观摩、最美课堂示范、教学竞赛点评、教学方法推广等方式常态化,为教师树立课程思政教学标杆,与时俱进提升教师育人能力。还可以把名师、名课,以及学校王牌专业的教学资源,运用数字化新技术创设专门汇聚展示平台,以学校为基础辐射全社会,形成具有学校及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品牌。

  实效考核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建立“三结合”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再上新台阶,要针对课程思政评价不全面、育人作用不突出、育人成效不显著的问题,制定课程思政建设专项评价办法,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过程和结果相结合、学生评价和督导评价相结合,建立健全“学校评课程、督导评课堂、教师评达成、学生评成效”的多元评价机制;要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评审评估、评优评先、晋升晋级和教学奖励,构建“成果有奖励、项目有资助、集体有荣誉、个人有获得”的四类激励保障机制。例如,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多元评价模式的构建,成功入选第二批浙江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他们将思政素材融入方案和课程,作为评价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重要指标;在评价机制上,创建“课程思政典型课程(案例)评价标准”,设立多元参与主体和标准,尤其在学生评教中重点突出课程思政教育实效;形成课程思政多元评价和考核机制,将课程思政的内容和成效纳入课程评选及院部教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院、校二级专项督导机制,重点对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成效实施专项评价;同时每年精选教学典范,发挥标杆示范作用。

  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新征程上,我们应当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一以贯之,持续推进,促进高校课程思政落地、落实、落细。

  (作者:高晓莹,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



编辑: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