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时间:2025-04-07 10:49来源: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职业教育是技术人才的摇篮,更是产业腾飞的引擎。过去五年,安徽以破局之姿、创新之力,书写了从职教大省迈向职教强省的壮阔篇章。政策筑基、改革开路、产教融合,江淮大地上一所所职校蝶变新生,一批批技能人才星光熠熠,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政策筑基 绘就职教发展新蓝图

  2021年,安徽省隆重召开全省职教大会,职教“十四五”稳健开局。之后,在全国率先省级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安徽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技能安徽建设的意见》等重磅政策相继出台,构建起“顶层设计+精准落地”的政策体系。

  政策之笔,勾勒出清晰的路径:全面建立省市领导直接联系职业院校和技师学院制度,实施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优化资源结构,建设高职专业学院、中专分校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下沉……一系列举措层层推进,凝聚全省共识。

1.png

阜阳职业技术学校获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一等奖

  五年间,安徽在改革的浪潮中勇当先锋,率先在全国开展“市统筹县整合”管理体制改革、中职学校分类提标建设、统一规范各类中职学校类别名称等九项重大改革,为全国探路。

  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浪潮中,“职教高考”成为关键突破。通过分类招生、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安徽打通了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纵向衔接通道,为区域发展提供高质量技能人才。

  目前,全省共有职业院校310所(中职232所,高职78所),在校生138.4万人(高职75.8万人、中职62.6万人),年均输送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近50万人。这些人才活跃在各个行业领域,在制造业中,凭借精湛的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在服务业里,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优化服务水平,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安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改革破冰 产教融合赋能产业升级

  改革,是安徽职教蝶变的灵魂。

  安徽精准对接十大新兴产业,构建“一产一链、一地一群”的职教生态。2024年全省中、高职专业布点达2874个、3244个,职业学校专业链基本全覆盖产业链。

2.png

滁州市职业院校创建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为深入推动校企深入合作,安徽聘用省级产业教授630人,成立61家职教集团,举办12届职业教育校企对接会,培育36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37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900家企业深度参与“订单培养”,7.1万名学生实现“入学即入岗”。

  滁州12所职业院校全部建在产业园区,实现“经科教联动、产学研合作、校企所共赢”;安徽江淮安驰汽车有限公司40%的技术工人和近一半的班组长,为蒙城县汽车工业学校毕业生。

  2024年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中,69.22%的高职专科毕业生、96%的中职毕业生留皖就业、扎根江淮。这些技能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推动产品创新,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他们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成为安徽制造强省建设的坚实底座,有力地支撑了安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繁荣。

  育人育心 职教沃土绽放万千星光

  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学生找到人生出彩的舞台。在阜阳职业技术学校,“三全育人”理念化作细微关怀:校园里的四季绿化景观成为影视制作及种植专业的实训场;寝室文化由学生亲手打造,让留守学子找到“家的温馨”;食堂1元特供窗口守护困难学生的尊严……点滴细节,让养成教育润物无声。

  技能大赛则是另一片星光舞台。合肥理工学校构建“国际级-省级-市级-校级”四级竞赛体系,近三年斩获国家级奖项20项、省级一等奖157项。蒙城县职教中心学生在2024年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中斩获52枚奖牌,位居全省第一。赛场上,年轻工匠们以精湛技艺诠释“徽匠精神”;赛场外,他们带着专利和创业项目走向社会,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的生力军。

3.png

第十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比赛现场

  老年教育同样绽放异彩。全省建成老年学校17899所,359.72万老年人重拾书本,在“老有所学”中续写人生华章。黟县老年大学今年春季学期开设有语言、书法、器乐等9个专业18门课程32个教学班,帮助老年人丰富精神生活、提升文化素养,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五年蝶变,安徽职教以“技能之光”照亮江淮。站在新起点,安徽将继续以改革为笔、以产教为墨,书写技能强省的崭新篇章,让更多“徽匠”星光闪耀中国制造的未来。



编辑:徐晏秋